曾有商业地产领域投资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快时尚的快速扩张和商业地产的爆发不无关系。在此前百货、购物中心不断落成后,入驻品牌即成为其拉拢人气乃至互相竞争的关键。为此,很多商业地产甚至不惜以免店租的方式来吸引一些流量高的品牌入驻,快时尚一度成为“宠儿”。不过,此后商业地产因为过度扩张和受电商冲击,日子并不好过,伴随商业地产“同步扩张”的快时尚们也受到影响。
近几年来,这些曾经被叫好、标榜的快时尚渐渐没有了声音。2017年,Zara将位于成都市区核心地段总府路乐森购物中心的Zara旗舰店正式关闭。据称,这家开业于2011年底的门店,是Zara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以全新店铺形象打造的门店,也是昔日中国区最大的一家旗舰店。
去年“双11”前夕,被誉为“英国高街鼻祖”的快时尚品牌TOPSHOP在其天猫旗舰店挂出了“关店清仓”的公告,称因国际业务运营策略调整,将关闭天猫旗舰店并即日起全店清仓。差不多的时间,英国高街服饰零售商 NEW LOOK 也正式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对于快时尚行业而言,“关店”乃至“退出”已经成为近年来被谈及最多的词汇。目前,整个中国的服装行业难言景气,在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这些快时尚还会继续“离开”我们吗?
贺晓青认为,快时尚品牌在中国目前面临几大劲敌“夹击”。一方面,随着国际国内一体化发展和消费升级,市面上出现了大量价格不贵但更加时尚的潮牌,迎合了追求个性化的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另外,电商平台还有成千上万的网红卖家。同时,除了兴起的本土潮牌外,原本一些具有资本实力、运营经验的服装企业也在积极布局,欲与快时尚品牌争抢市场。
贺晓青表示,中国消费者已经过了盲目追求西方时尚的年代,更趋于理性,对品质的要求在逐渐提升,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影响力正在被释放。
一位咨询公司总经理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此前,这些快时尚品牌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发展,依靠时尚、品质出位,但随着越来越多品牌进入,单靠某个特质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这也是一个好事,有一部分运营不好的品牌肯定会被淘汰掉,外资快时尚品牌存在四五个是正常的,他们会借助差异性来分食中国市场。”